有人說:「修行以念佛法門最好,
因為念佛法門是普傳的方便法,
即使業障、習性深重,只要勤念"阿彌陀佛”,
就能夠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在那裏繼續修行。」
這樣子的觀念是不是正確呢?
典璧尼瑪仁波切開示:
既然稱為「方便法」,就是為了適應某些根性的眾生,因為畏懼困難、艱辛的方法,只喜歡以簡單、輕鬆的方式來學習,為了屈就於他的喜好,故大開方便門,鼓勵他先以口唸「阿彌陀佛」的方式,將之引領進佛門,再循循善誘,漸次地導入究竟法門。
其實,佛說諸妙法,都是為了適應各類眾生,使其人生走向褔慧圓滿的境地。這是修行的最終目的,但眾生的根器、因緣、喜好、修養、褔慧參差不齊,佛只能應機設法使眾生修行。
譬如«妙法蓮華經»的«化城喻品»:「化城」,是譬喻因佛知道聲聞、緣覺畏懼成佛之道的旅途遙遠而停止不前,所以先說方便的二乘法門,幫助他們先證如化城似的二乘境地,當他們入了化城,休息片刻,便告訴他們,此非究竟,尚須前往成佛的涅槃大城。由«法華經»中可知,方便法門是佛的慈悲,循循善誘諸眾生令入佛智,契入實相究竟涅槃。
大部分的芸芸眾生,鎮日只知汲汲營營於追求欲樂的享受,閒暇之餘與人相聚,不是相約到處吃喝玩樂,就是口說是非、八卦,恣情縱意地道人長短,品頭論足,如此日復一日、毫無意義地消磨浪費掉寶貴的光陰。要度化這類根器的人,若冒然地要他在初接觸修行時,就捨現世安樂,發出離心與大悲心,願成無上究竟佛道,恐怕難免心生退怯,無法前進,此時如果能夠向他介紹念佛的好處與感應,鼓勵他多念佛號,依憑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庇護與加持,即使尚未修持圓滿,也能帶業往生極樂淨土,在淨土中接續修行的功課。以如此的方便,牽引他對學佛產生興趣與信心,種下良善的種子,而且在念佛定課的當下,亦能減少妄言口業,改善放逸雜亂的心續。
若是真正信心堅固、發心修行的上根器者,善知識當為他解說更深的法理,例如菩薩的六度萬行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空性。若想成就佛道,一定要不間斷地累積福德資糧,並改除習氣毛病。因為習性就如同盜賊與毒蟲,會毀損我們的慧命。並進一步地解釋:所謂念佛法門的「念」,並非只是口誦「阿彌陀佛」的名號而已,更重要的是「心行」,心心念念與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、無量清淨相應,這才是真正究竟實相的念佛法門。
這裡必須注意的是,一切法門都是適應眾生根器而開展,勿存排斥之心,執自我之見,而毀他人,也不可批評法門高低,而貢高驕傲。對於某些信仰型根器的人而言,高深的佛理未必能聽懂受用,簡易的念佛法門,能夠讓他產生純淨的信心,精神亦得以有依歸。若謂其念佛不夠究竟,反而會讓他的信心動搖,變得無所適從。
譬如:請大學教授教導國小學生,未必能勝過小學老師,因為小學生有他們習慣的模式,教授的教學無法使他們真正的受用。又譬如:有翅膀鳥兒與羽翼未豐的雛鳥,要前往同樣的目的地,前者可以展翅直飛迅速到達,後者只能等待或者跳躍式地低飛,當然花費的時間就更長了。眾生的根器個個不同,就好比工作行業的類別亦各有不同,視其能力高低,每人選擇自己能勝任的職務發揮,一點兒也無法勉強的。
世間諸法森羅萬象,諸法各有其性質與各種作用,依一切法的因緣隨其發展,即是最好的”法門”。
留言列表